今年9月11日是第22个“世界急救日”,今年“世界急救日”的主题是“做学校、社区的急救英雄”。这一天,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,教育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已经联合制定印发通知,加大对学校师生的应急救护培训力度,并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生军训。这也意味着,急救教学将进入学校课程。
学习急救知识,非常有必要。北京急救中心有关专家介绍,我国每年大约发生心脏性猝死54万例,但在医院外发生的心脏骤停,救治成功率只有1%左右。救治心脏骤停的心肺复苏术有“黄金四分钟”的说法,也就是说,如果病人出现心脏骤停,必须在4分钟之内进行心肺复苏,否则就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。但从各种实际情况看,如果有人出现心脏骤停,救护车很难在4分钟之内赶到现场施救。因此,在公共场所遇到有人心脏骤停,仅仅呼叫救护车是远远不够的,必须要有现场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。
急救知识要得到普及,从在校学生抓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青少年学生学习能力强,学会急救知识后,能形成长期稳固的技能。如果从现在开始让急救知识进入课堂,假以时日,国民的整体急救技能就会得到持续提升。此外,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急救训练,还有一层重要的意义,就是培养帮助他人、扶危济困的优秀品格与能力,帮助青少年养成完善积极的人格。
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—2030年)》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,把学生健康知识、急救知识,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,把健康知识、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、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。可以说,急救知识进学校进课堂,已经水到渠成。对此,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编写急救教材,开展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急救知识培训。同时,要将急救知识纳入教师培训体系,引导鼓励更多的教师获得相应的急救资质。
此外也要看到,学习急救知识,盲点在于实践。如果纯粹只是掌握急救理论,那可能一堂课就够。但是,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急救知识的意义在于实践。“懂得”不等于“做到”。对此,不妨将专业急救培训人员请进课堂,定期开展急救模拟演练,让青少年学生强化动手能力,切实掌握急救知识。
人间美好,生命珍贵。意外发生时,人往往难以自救,需要他人的救助。从这个角度说,人人都学急救知识,其实也是为自己增添了一份安全保障。掌握急救知识也要从娃娃抓起,这样才能让社会大众更从容地应对突发事件,更有效地救人于危难,让生命得以更好地延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