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位置: 舆情频道> 政务舆情
以两个“导向”对待网约车
发布时间:2018-08-16 14:49:00 星期四   

恰逢“网约车新政”实施两周年之际,“打车难”现象在一些城市卷土重来,新政在不同地区的落实情况再次成为焦点。为此,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选取25个重点城市,根据当地网约车政策、舆论认可度等进行网约车“包容度”综合评估,发布了《2018中国25个重点城市网约车包容度排行》,前三名分别是成都、三亚、无锡,杭州排名第四,青岛倒数第一。

其实人民网还应该推出另外一个排行——25个重点城市“打车难”排行,两相对照,“网约车包容度”与“打车难”之间的因果关系当可一目了然。就以成都与青岛为例,成都已经连续3年跌出“全国十大拥挤城市”,而青岛则是长期备受各种出租车乱象的困扰,最近发生在青岛足以与“天价虾”媲美的一起事件是,个别出租车司机与饭店勾结拉客,从中收取三成的回扣。

针对青岛、郑州等多地出现的“打车难”回潮,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:“不能通过放纵非法营运来缓解打车难。”这一表态的正确性无可置疑。但还是需要来一个反向思维:如果一些城市在落实网约车新政时,准入门槛再降低一些,运营环境再宽松一些,那么又何来这么多“非法营运”呢?

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强调“问题导向”对于治国理政的重要性,屡次强调“市场导向”对于深化改革、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。那么在如何对待网约车的问题上,同样需要坚持这两个导向。坚持问题导向,就能真正认识到“打车难”的根子在哪里——外人莫入必然导致绝对短缺;就能客观、理性看待网约车作为新生事物存在的这样那样的“问题”——“问题”是第二位的,网约车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的贡献才是第一位的。坚持市场导向,就能真正找到消除“打车难”的路径,那就是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,打破出租车行业原有的封闭性,敞开大门,鼓励竞争;就会认识到网约车并非城市交通的搅局者、捣乱者,而是一支缓解拥堵、方便民生的新生力量。

可以说,个别城市“打车难”回潮,问题就出在坚持两个导向上打了折扣,没有将国家层面的网约车政策原汁原味落实在地方政策中;网约车新政实施已有两年,但仍有近40%的城市没有出台地方细则,在这些地方,网约车依然不拥有合法的身份。网约车当然需要规范,但一旦在导向上出了问题,规范就会异化成抑制,比如对车距、排量等指标设置高门槛,对于保证乘客安全既是不必要的,也是与“绿色、低碳出行”的理念相冲突的,与国家鼓励小排量汽车发展的政策背道而驰。

是到了对地方网约车政策来一次重新梳理的时候了。人民网“网约车包容度”排行报告提到了杭州,今年3月,杭州对“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”进行了调整,对驾驶员的准入条件放宽,只要有居住证即可,不再对居住证时长做具体规定。杭州坚持两个导向与时俱进,是值得点赞的。

来源:杭州日报 作者:评论员 翟春阳 编辑:郑海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