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位置: 舆情频道> 今日聚焦
“人造肉”来袭引发舆论热议
发布时间:2019-05-22 10:22:48 星期三   

一、舆情概述

近期,“人造肉”概念成为新风口,资本市场的高关注引发舆论热议。所谓“人造肉”,主要包括两种,一种是原料取自豆粉、豆粕、大豆蛋白、小麦蛋白等植物蛋白的素肉,如国内素食餐馆的“仿荤肉”;一种是从动物身上抽取干细胞,并在实验室中把这些细胞培养、分化成各种肉类的细胞培植肉,如前段时间曝出的“人造牛排”。

此次事件起因于被誉为“‘人造肉’第一股”的美国Beyond Meat公司在当地时间5月2日上市,首日股价收涨163%,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佳IPO首日表现。颠覆性的产品概念、良好的股市表现,加之比尔·盖茨、莱昂纳多·迪卡普里奥等名人的资本加持,“人造肉”迅速成为国内资本市场跟进及炒作的主要概念。

5月6日,A股市场千股跌停态势下,“人造肉”板块逆势暴涨,且连涨多日,以致多家相关上市公司不得不发布公告,就企业自身实际经营情况与“人造肉”概念划清界限,5月9日,“人造肉”板块显现下跌态势。期间,资本市场“人造肉”板块的波动情况引发舆论高度关注,多家媒体参与报道。5月15日,#李嘉诚投资“人造肉”#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,由“人造肉”引发的舆论关注及热议由此可见一斑。

二、舆情分析

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,2019年5月2日至5月15日,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35520篇次,以新闻报道(含资讯、网络媒体、报刊)为主,微信和微博渠道位列二、三位,客户端传播量位列第四位。


图 1 事件舆情走势图(单位:篇/次)

如图所示,5月3日,因Beyond Meat股市表现相关信息传入国内,舆情开始预热;6日-10日,A股市场“人造肉”板块进入“疯狂”状态,引发舆论热议,多种观点相互交锋,如资本市场重点关注股价上涨及其后续波动、网民调侃或忧虑“人造肉”可能产生的影响、主流媒体理性看待“人造肉”的现行发展情况,舆情热度持高位运行状态,日报道量均超过2500篇次,其中,8日传播量达5450篇次,成为此次事件舆情次峰值;11日-12日,舆情热度走低;13日-15日,“人造奶”概念及“李嘉诚投资‘人造肉’”事件接连曝出,助推“人造肉”相关舆情热度再度升温,期间,评论性、反思性报道较多,15日的传播量达7041篇次,成为此次事件舆情峰值。


图 2 报道内容地域分布图(单位:篇)

从报道内容的地域分布图来看,该话题在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的提及率最高,舆情地图颜色最深,三地的高提及率与当地经济较为发达、网民参与度较高有关,北京的高热度还与中央级媒体广泛参与报道有直接关系,上海、广东则与设置在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有一定关系。此外,天津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等东部省份的提及率同样较高,而中部地区的关注度则相对较低,西部地区关注度较高省份以西北的甘肃、西南的贵州为代表。


图 3 媒体报道词云图(左)网民关注词云图(右)

根据词频分析,媒体报道和网民关注的关键词虽有差异,但是其主要关键词涵盖的共性因素要更多一些,其中,“人造肉”“市场”“板块”“公司”“三大股指”“涨停”“概念”“大盘”“股份”“沪指”“美国”等新闻报道及网民评论多次提及的关键词主要反映了“人造肉”在资本市场掀起的浪潮,而这既是此次事件的始发及推动因素,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。此外,“工业大麻”“人造奶”等关键词则反映了该类产品与“人造肉”之间的高关联性,即工业大麻、“人造奶”、“人造肉”等相关概念或话题多来自于资本市场的炒作。

三、舆论观点

相较资本市场“人造肉”板块的“疯狂”态势,舆论场则表现的较为冷静与克制,批评与质疑资本市场过度炒作“人造肉”概念、分析“人造肉”的现实发展情况及其未来应用场景成为相关报道的主要内容。

“人造肉”板块上涨虽有资本炒作之嫌,但与市场看好其未来发展前景也不无关系。国盛证券认为,“人造肉”切合健康环保趋势,具有较大市场潜力,尤其是在国内高线城市具有较大发展空间。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改善以及健康环保意识的提升,消费者开始接受“人造肉”这种新型食品。自媒体“吴晓波频道”认为,“人造肉”技术为中国农业经济和食品产业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思路,未来五年或十年后,全球最大的“人造肉”或人造食品公司应该出现在中国。

尽管如此,资本市场涉嫌过度炒作“人造肉”概念,致使“人造肉”板块“疯狂”上涨,仍然是无法回避的问题。《证券日报》评论称,人造肉从概念到研发生产上市,业内一直存在争议,国内市场对于人造肉掀起的关注热潮无疑是Beyond Meat上市带来的效应,其国内行情国内仅是噱头,而并未形成产业。新京报网评论称,“古有撒豆成兵的传说,在今天的A股市场上,‘撒豆成肉’的方式让‘人造肉’概念横空出世”;新京报网同时起底被列入A股的17只“人造肉”概念股,发现大多数企业只因分属于豆制品产业链,而被资本市场从豆制品概念炒作成“人造肉”概念,甚至部分与豆制品产业关联十分勉强的企业也被纳入其中。

中央及地方媒体多以客观理性的维度看待“人造肉”及其发展趋势,认为“人造肉”虽然发展前景较好,但仍面临着产品质量存疑、消费场景不足等现实问题。《北京日报》援引资本人士分析称,“人造肉”行业前景广阔,但截至目前,人工培育的“人造肉”对人体的健康影响还颇有争议。《科技日报》采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养东称,多年来,“人造肉”仍然无法取代畜禽肉,反而是健康生态的畜禽肉越来越受欢迎,这说明,天然健康才是主流的消费观。中国经济网表示,抛开资本炒作的表象,“人造肉”是素食主义潮流发展的结果,伴随食品加工技术进步发展起来,一大批国外企业推出了素肉汉堡、素肠、素肉饼等产品,这给国产大豆蛋白产业发展带来了启示;从目前世界范围内肉类供求格局看,传统肉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,加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,“人造肉”对传统肉类的替代性作用非常有限。

此外,多有网民调侃称,所谓“人造肉”并不稀奇,不过是“洋辣条”“豆腐干”“素食肉”的“变形”,哪个70后、80后没吃过呢?在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,“人造肉”永远代替不了真正的肉类。

四、舆情点评

五一节后,“人造肉”板块的“疯狂”态势是此次事件引发舆论热议的导火索,而“人造肉”板块能够被国内市场确认为概念股,又与美国市场对“人造肉”概念的高认可有直接关系,这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之间紧密的经济关联性。许多报道指出,此次“人造肉”板块暴涨与前段时间发生的资本炒作工业大麻事件性质较为接近,除产品本身关涉的想象空间外,也不应忽视资本市场的炒作问题。有文章分析称,前期板块集体翻倍的猪肉概念股在本周却大幅回调,同期大盘风险激增加剧投资者寻求食品消费概念的避险属性,“人造肉”概念由此方才横空出世。如此,继工业大麻、“人造肉”之后,资本市场还会催生下一个概念“登陆”。

以此次事件为例,引导公众理性看待某一新鲜事物的现实发展情况及其未来应用场景,或将成为应对资本市场过度炒作某一概念的主要路径之一。“人造肉”板块持续走高后,媒体开始就多个话题展开报道,主要包括:“人造肉”的性质、定义、生产加工环节、被资本看好的原因、产品存在的问题、与17家上市公司的关联性强弱、国内市场的需求度及具体消费场景、如何理性看待“人造肉”食品及其概念、“人造肉”兴起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等,相关内容先后吸引较多网民的围观和讨论,如关于“人造肉”与辣条、豆干等国内同等产品的比较与调侃,多重影响合力助推“人造肉”概念及其热度回归常态。


来源:人民网 作者:高崇 编辑:凌佳佳